Search


【北門文化地景廣場動工 預定2017年7月中旬將再重啟北門】

今...

  • Share this:


【北門文化地景廣場動工 預定2017年7月中旬將再重啟北門】

今(15)日代表市府,在北門廣場現地主持記者會,向市民朋友揭示西區門戶計畫內最重要的文化地景─北門廣場文化地景工程,將於明(16)日正式開工,其工程總經費為1億元,預計明(2017)年7月中旬完工。

市府推動西區門戶計畫於今(2016)年2月初進行為期6天的忠孝橋引道拆除工程,臺北市的「北門城樓」自此有了新的身分地位,從將近半世紀一直以來屈居於道路分隔島上的古蹟,將藉由這一次文化地景工程之改造,其原基地面積為2,370平方公尺,將擴大為6,865平方公尺,成為坐落於國家門戶廣場中最耀眼的鑽石,也將成為台北市歷史地景之新地標。

由市府公園處執行之「北門廣場景觀工程」有別於一般景觀廣場,它是一處「文化地景」的再造。市府委託具有古蹟修復專業背景的徐裕健建築師,結合考古專家,考證出地面下的城牆基礎以及真實的城牆位置以及清代的原始三合土地坪,這些歷史訊息的發掘,更豐富了「北門」存在的價值,它活生生的見證台北130餘年台北建城的歷史,這個廣場其實是一個台北城身世的「故事盒子」。

市府規劃利用「北門廣場」將北門周邊與臺北發展過程的重要歷史景觀加以聯結,都將藉由開放空間、人行步道串連,讓來訪者易於親近也能夠站在這處廣場去體會台北西區的歷史場景的縱深。「北門廣場」設計除考究清代高程,將讓「北門重新開啟」外;並考證城牆的真實位置,以及建城時北門城風水軸線,在地表面鋪設與城牆構造相似的舖面,標示出「城門」與「城牆」、「進出城軸線」的「真實性」關聯,展現清代「臺北城」的歷史意象。

今天的北門廣場的再造,也同時往東將連接「交六廣場—國門之客廳」,及往北銜接至「建成圓環廣場」的推動,這是大西區門戶計畫的三個重要文化地景工程再造,藉此清楚展現西區門戶計畫的整體脈絡。未來完工後,以北門廣場為核心,將營造臺北車站前交六廣場為國家門戶意象,串連臺北車站至北門間軸帶,並聯結周邊博物館群,形成「面狀」的歷史景點脈絡;其中包括臺北郵局未來將成為國家郵政通訊博物館,於2018年1月第一階段開館;鐵道部園區於2020年試營運;三井倉庫再利用於2018年8月啟用;攝影文化中心於2018年10月開幕。未來將重現臺北歷史地景風貌,整備都市景觀及人本交通環境,實現市府西區門戶計畫願景。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高雄市副市長 前台北市副市長 前台南市副市長 前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
View all posts